车险费率改革影响
1.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一旦车险实行费率改革,取消了七折的底线,各保险主体为争取优质客户,必将大幅下调费率水平,优质客户也将会向多家公司询价,选择投保,优质客户的争抢将首先迈入“白热化”,费率极可能出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非理性时期。
2.短期行业盈利压力较大。车险费率市场化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改革的推进将带来保险责任扩大而费率却面临下调压力,从而将压缩本就微利的车险业务盈利空间。2012年,已有近三分之二的财险公司出现了承保亏损,行业承保盈利呈现明显下滑趋势。一旦费率改革,原来的所谓优质业务可能由于费率的下降和竞争成本的投入和转化为普通业务,原来应该加价的劣质业务由于代理渠道的原因或团体业务等种种原因可能很难真正实现费率上调,从短期看,行业盈利压力巨大。但从长期看,市场将逐步走向平稳,盈利将趋向微利平滑。
3.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制胜关键。费率改革后,对某一单一客户的费率厘定不仅受从人从车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保险经营主体自身成本控制能力的影响。未来市场将更透明,能否在白热化的竞争中留有一席之地,成本领先、成本制胜是关键。成本压缩能力越强,价格的竞争优势就更加明显。
4.市场将形成新的格局。从未来趋势看,财险业分化格局将势必加剧,“天平”似乎向大型财险公司身上倾斜。大型优质财险公司将拥有更多自主定价权,加上大公司本身盈利丰厚,在市场竞争中规模效益优势突出,有望从灵活的风险选择和风险定价中收益。中小财险公司本身规模小,盈利基础偏弱,且多数只能采用没有优势的协会条款,很可能将面临市场份额逐渐萎缩的境遇,市场由此将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趋势。
进一步完善费率改革的建议
1.完善市场监控体系,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特别是在市场化费率改革的初期,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有必要加强窗口指导,定期发布风险损失率数据和风险提示函,重点加强对保险主体偿付能力、综合成本率的监控,防止行业过度竞争,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对偿最近连续2个会计年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的,应坚决停止其自主拟定费率资质,对偿付能力低于规定标准的,要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取消保险业经营资格。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迫使各保险经营主体不至于过度参与竞争。
2.费率改革要借助商业险、交强险数据平台实现与交通违规纪录的对接、联动,实行从人从车定价。实行费率改革后,各保险主体均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以便及时快速的从人从车定价。在进一步细化“车辆参数”、“出险次数”等现有费率因子的基础上,同时还要借助行业平台加强与交管部门交通违章信息的交互,在费率测算时充分考虑车辆违章违规记录情况,真正做到从人从车厘定价格。同时,也可以有效抑制不文明行车行为,减少事故发生率,保护各交通行为参与人的利益,扎实费改基础。
3.费率改革要与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同步进行。费率改革后,费率可能有升有降,但服务水平只能升不能降,要真正做到物美价廉。因此,有必要在行业统一规定基础服务标准、服务流程,鼓励各保险主体自我创新增值服务,改变市场依赖费率单一手段竞争的局面,降低竞争对费率、价格的过度依赖,提升被保险人客户体验,真正做到以服务留客户。
4.加强费率改革宣导。多数消费者容易形成费率改革就是降价的印象。其实费率改革肯定是有升有降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费率改革的宣导,让消费都正确认识费率改革,正确理解车辆违章条款责任的变更。从而以经济手段引导消费遵章行驶,文明行车。反过来又促进了事故率、赔付率的下降,为费率改革腾出了空间。
KaoJiaZhao.Com
5.保险主体应积极变革现有经营管理方式,扩大直销。各保险主体应大力变革车险的经营管理方式,借助电子商务、互联网、门店直销等途径扩大直销。鼓励、方便被保险人通过互联网、电话向经营车险的公司进行咨询并直接购买车辆保险,减少中间代理环节,帮投保人得到直接的优惠。当然还可以采用业务员上门陌生拜访的推销方式,直接与潜在投保人进行面对面的拜访洽谈。通过不断地变革经营管理方式,发展多种经营方法,管理手段,减少业务代理,才能把车险费率市场化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