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的建筑文化能从侧面反映出当地的地方文化和风俗习惯。不论是在哪里,地方建筑都是因地制宜,材料和结构与地方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广西拥有着许多风格各异的建筑文化。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广西文化去探秘广西的民居特色吧。
干栏
壮、瑶、侗等民族传统建筑形式。又称麻栏,意为楼居。《魏书·僚传》记述壮族先民的住房时说:“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阑。”最初只是在树桠上架木搭棚,构造简单。后发展到地面立柱架楹,铺板为楼。上层四周以竹、木或篾席、草帘遮挡,供人居住;下层架空。
后来,下层四周用木板或砌石为墙,用于饲养家畜。现代干栏建筑主要有全楼居和半楼居两种形式。全楼居即典型的全木结构高脚干栏,主要分布于龙胜、三江、融水、忻城、龙州、田林、隆林等县的边远山区。
半楼居多依山而建,劈坡为平台,后半部以屋基平台为居住面,前半部则立柱悬空为楼,上铺楼板与平台齐,形成半边楼。这类干栏主要是分布在河池地区。
三合院
广西乡村的传统院落住宅。分封闭式和开口式两种。建筑材料或砖或木,因地制宜。一般坐北朝南。北面正中为堂屋,左右分别为客厅和粮仓;东厢房作厨房和餐厅,西厢房为卧室。四周有围墙或仅筑墙将东西厢房连接起来并在围墙同堂屋相对处开门的为封闭式三合院,无围墙的为开口式三合院。中间的空地主要用作晒场,也有在周边种植花草果木。
吊脚楼
侗族楼式住宅。起源早。晋代张华《博物志》:“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吊脚楼是巢居的一种。特点是屋柱分主柱和副柱。主柱落地,承受重力。副柱从第二层塔式而上,附挂于主柱,承受拉力,不落地。各层悬空附挂于主柱的塔式副柱,俗称“吊脚”,故名。
KaoJiaZhao.Com
工艺特点是相应榫口对准,直穿斜套,衔接大小不同的木柱,桁条。檐分四面,上宽下窄,为塔式逐层而上。各楼层用木板开槽密镶,隔间为房。建筑的优点:古朴典雅,能充分利用空间。通风采光均佳。防潮湿。家人起居多在上层,楼下多为安放石碓、饲养家畜、家禽和放杂物等。最底一层,一般只有排柱,放空不围。
禾廊
农民晾干农作物的场地。又称“禾晾”。主要流行于龙胜各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一般以两条直径70厘米,长4米左右的圆木,对称凿10余孔直立为柱,用桁条横串柱孔。顶端两侧各40厘米成人字形的树皮为盖以遮雨。将收获的农作物扎束跨挂于桁条上,让其自然干燥。
这种晾干方法,起始于将农作物悬挂于住宅四周屋檐或树枝之下。随着生产的发展,农产品产量的增多,逐步形成了“禾廊”。“禾廊”多见于日照短的山区的塘、溪、小河边。其优点为结构简单,耗费低廉,特别实用。
七门房
门开七面的一种农家传统住宅。七门,即大门,中门,后门和大、中门间东西两侧各一房一门,中、后门间东西两侧各一房一门。其优点:关闭中门即成两套两房一厅,互无影响的两单元住宅,便于父子、兄弟分居。畅开中门,即为四房两厅的单元房间。这种住宅一般为木或砖(土砖、土冲墙)结构。
船家
水上居民“以船为宅”的一种住宅。分一、二或三、四层,每层面积不等。由于广西河道纵横,四通八达,有相当一部分居民以船为宅。优点是不必买地建屋,集全家生产、生活为一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