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尤其以丽江的民居建筑为代表。纳西族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重点是门楼、照壁、天井、外廊、门窗隔扇、梁柱等,以鲜明的特点反映着纳西族文化以及其中的哲学价值观念。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纳西族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纳西族民居的建筑类型
根据村落分布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文化、技术发展情况的不同,纳西族民居建筑有着不同的类型。如:在高寒山区,保存着少量的井干式“木楞房”、“木板房”;在丽江坝子或江边河谷地区,土木或砖木结构的瓦房很常见,并以“三坊一照壁”、“四合院”为主,统称为“纳西雅阁”。
高寒山区——“木楞房”
高寒山区的井干式“木楞房”,是纳西族民居中比较原始的形式,构造简单,四壁用削皮后的圆木,两端砍上卡口衔楔垒摞而成,屋顶则用斧劈的木板错叠铺盖,上压石块,整幢房屋不用一颗钉子,也不用砖瓦,它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利于防震。秋收时节,部分居民在屋顶上晾晒粮食。
考驾照网(KAOJIAZHAO.COM)
丽江坝子、金沙江两岸的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院”、“两重院”
丽江坝子、金沙江两岸的民居多以“三坊一照壁”、“四合院”、“两重院”为主。“三坊一照壁”是纳西族最为常见的民居形式,即正房一坊、左右厢房各一坊,加上正房对面的一照壁,合围成一个院落。“四合院”则去掉“三坊一照壁”正房面对的照壁而以一坊房代替,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即四坊)组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落。“两重院”是“三坊一照壁”或“四合院”的一种复式院,即正房的左右或前后另设一个附院。
“两重院”在农村民居中比较普遍,正院作为主人的生活居住,附院用来养牲畜。人畜分开,生活干净舒适,互不干扰。无论是“三坊一照壁”、“四合院”,还是“两重院”,院落的天井在城市和乡村使用的功能不同,城市用砖石铺成、种植花草;农村除供生活之用外,还作为晾晒谷物或加工粮食的场所。花木果树,则种植于房前屋后。屋后,家家户户都有一块菜园。
丽江大研镇——古城民居
丽江大研镇古城民居充分结合地形、环境条件和道路网络进行布局,建筑遵从自然,依山傍水、顺山就势,坐北朝南、向阳而居。民居建筑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外部地理环境与院内的花草树木有机融合,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
民居院落按照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临街的,沿河的(跨河的),依山的。有的掩映在青松翠柏中,别有情调;有的跨河而居,意趣盎然;有的喜好热闹,居于城中;有的甘愿平静,选择城郊。古城内大约有上千个大小不一的院落,临街的一面都设为店铺,十分热闹;但走进院内,因纳西族擅长营造居所,天井内多种植花草,显得宁静和谐。
纳西族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
纳西族是一个在思想上十分开放、文化上善于学习的民族,博采众长,在民居建筑中吸纳了汉族的青瓦白墙、白族的门窗雕刻、藏族的木柱画栋等优点,融合多民族文化元素于一体,形成美观、独特、实用,且独具特色的民族民居建筑风格。丽江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沿岸气候适宜,植物茂盛,有丰富的适于建筑的木材资源,更有充足的石材资源。地方物产,决定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样式。
纳西族民居建筑主要是选用木材和土石,可以就地取材,充分体现了因材施用、物尽其能特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典型意义。根据地理、气候、材料的不同,纳西族民居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如:居住在丽江坝子和在金沙江、澜沧江沿岸的纳西族,因为周围土多石少,多采用木结构、夯土墙的瓦顶房子;居住在森林茂密的山区的纳西族,因为木材多,出门就可取材,主要采用井干式“木楞房”建筑形式,或木结构、土坯房,屋顶盖瓦或盖木板;生活在虎跳峡旁的纳西族,因为这里山势险峻,到处悬崖峭壁,土少树少,于是用石头镶砌墙壁,屋顶盖石板或瓦,连室内的家具什物也大多用石头制成。
可见,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特别是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纳西族正是在总结了长期的生活经验之后,逐渐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民居形式和生活方式。
纳西族民居建筑追求素朴真实、清晰明确的风格。纳西族民居中建筑使用的木材大都不刷油漆的,保持原色,门窗雕刻,图案清晰。丽江纳西族民居除了大量选用木材之外,产自玉龙雪山脚下的角砾岩也是主要建筑用材。如古城到处可见的用长条五花石铺的路面,长时间的踩踏石头纹路明晰,朴素地表达了材料的自然之美。纳西人还用角砾岩石材来制作庭院中的石凳、石桌、石花盆及放花盆的石短柱等等。
砖在纳西族民居中常常被用在重要的部位,如砌门楼、厦子、墙体的边缘转角等,还用来在天井上铺地。瓦在纳西族民居中的使用有一种独创性,不仅用来盖屋顶,还用来天井上铺地,用瓦和砖拼出各种各样优美的图案,如“春”、“夏”、“秋”、“冬”和“福”、“禄”、“寿”、“喜”等吉祥字样,成为纳西族民居建材运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