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时候,每个不同的地方都会有自己本地的习俗以及饮食,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各个地方都有什么习俗吧!那么清明节广东各地吃什么呢?各地饮食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广东各地吃什么
广州:清明荞菜不可少
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
考驾照网【kaojiazhao.COM】
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猪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仪式,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去,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菜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佛山:烤乳猪
在佛山地区,烤乳猪是不可或缺的清明祭祖佳品,广东人也给它起了一些非常好意头的名字——“鸿运当头”、“红皮赤壮”等,向先人奉上脆皮金猪,希望保佑子孙身体健康、家人和睦、宏图大展。
南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对烤乳猪有更详细记载:“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壮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
东莞韶关:采撷艾叶做粄
韶关地区的客家人在每年扫墓时,都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铲光,土坡进行清理,然后用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进行祭祀,最后鸣放鞭炮,回家就餐。许多山区群众便会采撷新鲜艾叶,和以糯米、白糖,用于做“青粄”,俗称“清明粄”。
这种小食拥有一股独特的山野青草芳香,不仅可以祛风祛湿,还有驱除体内寄生虫的奇效,最适合天气潮湿的春天食用,因此这种习俗在客家地区代代相传。
肇庆广宁:粽子
在肇庆广宁,当地清明祭拜祖先的祭品中粽子和发糕糍必不可少。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而“发糕”则是寓意先人保佑后代发达的意思。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习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要比端午吃粽子早得多。广式粽子的著名品种有“碱水粽”、“烧鸭粽”、“猪油豆沙粽”、“叉烧蛋黄粽”、“鲜肉蛋黄粽”、“椰蓉粽”等,裹包形式有“四角粽”、“五角粽”,其中“什锦裹蒸粽”,一只重量达500克。
潮汕地区:食薄饼和朴籽粿
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据说这是从古代的寒食节习俗演变而来的。明郭子章《潮中杂记》说:“潮之葱糖,极白极松,绝无渣滓。”由此可见,潮汕在明代已有食糖葱薄饼之俗。
朴籽粿是潮人清明扫墓普遍要蒸制的粿品。据传昔年元兵于清明前入侵潮汕地区,民不聊生,百姓被迫无奈而避入山林之中,饥不择食,只好采摘朴籽叶、果籽充饥,后人为永记深仇大恨,故有“清明食叶”民谚。潮人世代相传清明节加工蒸制“朴籽粿”的风俗,沿袭至今。
惠州:敛糕祭祖、插柳
清明的惠州,除了踏青、祭祀、扫墓等习俗,还有身带末草、包艾粄吃的特有习俗和饮食。在惠州本地习俗中,焚烧祭品以及供奉“三牲”、敛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传统做法。敛糕原来是礼仪专用食品,惠州居民每当出生、婚仪、寿诞等喜事,就要蒸红敛糕,丧事就蒸白敛糕。
除了用敛糕祭拜先人外,清明节吃艾粄也是惠州的传统风俗。清明节的艾粄被称为“清明粄”,清明节前夕,市民到野外采摘艾叶,剁烂成浆后与米粉和糖做成粄糕,蒸熟后分给大家吃。由于艾叶有祛湿、健脾胃的功效,所以有吃清明粄身体强健之说。
清明前后,许多人家门前都插着柳枝,这是惠州的老风俗——插柳。惠州人相信,柳枝和桃树、菖蒲、艾蒿等花木一样,都具有辟邪作用,所以清明时节插柳与身带末草一样,是为了祛秽。
佛山:插柳纪念忠臣
在民国前,过清明节最主要程序就是到祠堂拜祭太公,即开村之人。女人是绝对不能上山扫墓的,主要就是不能参加太公分猪肉的仪式。佛山有清明插柳的习俗。这个习俗是为纪念晋朝大臣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第二年,老柳树死而复生。晋文公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