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在位16年。在位期间,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2、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本名赵匡乂,建隆元年改为赵光义,为宋朝第二任皇帝。宋太宗从小聪颖和不群,与别的孩子游戏,都畏服于他。太宗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封为晋王,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宗治政有为,不善武功。在位22年。葬太宗于永熙陵。
3、宋真宗赵恒(968-1022)北宋第三代皇帝,史称宋真宗,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曾用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在咸平年间,治理有方,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乾兴元年(1022)二月二十日驾崩于汴京宫中的延庆殿,享年55岁,在位25年,葬于永定陵。
4、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仁宗曾于庆历年间,任用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充执政,企图对吏治作一些整顿,史称庆历新政,但很快就取消了。仁宗懦弱无能,在位虽长达42年,却无所作为。
5、宋英宗赵曙(1032年-1067年),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1067年在位,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英宗不是仁宗的亲生儿子,本与皇位无缘。作为北宋第一位以宗子身份继承大统的皇帝,应该说,他很幸运。但不幸的是,他体弱多病,继位之初即大病一场,而不得不由曹太后垂帘,后虽亲政,不久便病故,在位仅5年,这在两宋诸帝中也是鲜见的。
6、宋神宗赵顼,英宗长子,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神宗,时年20岁。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元丰八年三月五日戊戌神宗崩殂于福宁殿,享年37岁,殡于殿西阶,庙号神宗,群臣上谥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十月二十四日乙酉,葬神宗于永裕陵。
7、宋哲宗赵煦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祐”。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广东一带),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再次启用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在位15年,享年24岁。葬于今天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8、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神宗11子,哲宗弟。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他的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
9、宋钦宗赵桓是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生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公元1125)十二月金人南下大举入侵时,徽宗禅位于他,在位1年零2个月。为人优柔寡断,对政治缺乏判断力。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病死于燕京,终年57岁,葬于永献陵。
10、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迁至绍兴、临安,建立南宋。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杀害岳飞。公元1187年(淳熙十四年)旧历十月死于德寿殿,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三月,葬于会稽宋六陵(今绍兴市郊宝山)之永思陵。
11、宋孝宗赵昚,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定年号“隆兴”,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干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潜心理政,国家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的小康局面。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12、宋光宗赵惇,南宋第三位皇帝,庙号光宗,在位5年,享年54岁,死后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13、宋宁宗赵扩,南宋第四位皇帝,绍熙五年(1194年),宋光宗被逼退位,由赵扩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庆元”。宋宁宗在位30年,享年55岁。其统治期间,宋朝比较安定,国家比较富裕。去世后谥号为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14、宋理宗赵昀,宋理宗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在位40年,享年60岁。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丞相史弥远胁迫之下,对政务完全不理会,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执政后期,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理宗病重时,曾下诏,征求全国名医治病,但无人应征。理宗病逝,死后葬于会稽附近的永穆陵。
15、宋度宗赵禥,度宗即位后,孱弱无能,其荒淫甚于理宗,整天宴坐后宫,与妃嫔们饮酒作乐。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度宗因酒色过度,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遗诏由太子赵显继位。
16、宋恭帝赵隰,是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隰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德佑。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19岁的赵隰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于是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
17、宋端宗赵昰,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在位2年,1276年6月14日即位,改元景炎,时年只有7岁。虽然朝臣陆秀夫等坚持抗元,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端宗只能由大将张世杰护卫登船入海,东逃西避,疲於奔命。他曾逃到南澳岛上,在岛上海滩上开挖的宋井至今仍存,之後又逃到香港的九龙城一带,现存的宋王台和侯王庙都是为纪念宋端宗而建。景炎三年(1278年)3月,端宗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上船避入广州对开海面,「龙舟」倾覆,端宗遇溺被左右救起,因此染病。因元军追兵逼近,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洲(今香港大屿山)。不到10岁的小皇帝屡受颠簸,又惊病交加,於几个月後(1278年5月8日)在碙洲去世,葬於永福陵。
18、宋卫王赵昺,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岁。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赵昺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兴。他在位时,以厓山(今广东新会崖门)为据点,拜张世杰、陆秀夫为左右宰相。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南宋最终还是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考驾照网【KaoJiaZ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