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护基本常识:润滑油|驾驶常识 - 考驾照网
考驾照网> 驾驶常识> 正文

汽车维护基本常识:润滑油

来源:考驾照网更新时间:2012-03-15 09:58

  汽车维护基本常识:润滑油。

  一、检查润滑油油面

  在每次出车之前,都要检查润滑油面高度,如果车辆在行驶中进行检查,发动

考驾照网【KaoJiaZhao.COM】

  机应熄火,一段时间后,待润滑油流回油盘后再进行。检查时,车辆要停在地

  上,然后抽出机油尺用干净的布揩净,重新插入再拉出机油尺,液面在MAX和

  MIN之间。最小和最大标志差额1。0摄示度,当液面低于MIN时,应及时添加润

  滑油。

  二、发动机表面检查

  发动机各密封面和油封损坏,将造成润滑油的渗漏。如润滑油有渗漏,在发动

  机外部可以观察到,,如有发现,应立即排除。

  三、检查冷冻液液面高度。

  车正常使用中,每月应该至少检查一次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如果气候

  炎热,检查的次数应该多一些,检查的液面高度应在发动机处于正常的工作温

  度下进行。检查时不必打开散热器,观察冷却膨胀箱中的液高即可,正常的液

  高应位于MAX与MIN标记之间。当液面低于MIN时,应及时添加冷却液。

  四、汽车异味的检查。

  在你行驶中,如果发现车内有异味,应立即停车检查,如果是胡胶皮味,应检

  查发动机的传动皮带和汽车的电线,一般情况从表面可以看出。假如是汽油味

  ,应检查,油箱、油管是否有渗漏,发现后应马上排除。若您解决不了。您可

  以打救援电话:车手训练营紧急救援电话87675666、87675888、87675999。

  五、制动液的补充和更换。

  位于前制动总泵上方的制动液储液罐上有制动液液面的最高(MAX)和最低(

  MIN)标记。如果发现制动液少了,应即使添加。

  制动液有毒性和腐蚀性,不可以与油漆想接触,同时它还有具有较强的吸湿性

  ,能吸收周围空气中的水分,会降低制动液的效能。所以应每两年更换一次制

  动液。

  不论是添加还是更换制动液,都应使用与原来一样的制动液 。特别注意不能

  将不同厂家的制动液混加在一起,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制动液有不同的化学成

  分,混加的制动液有可能损坏制动系统中心零件,特别是橡胶件,从而影响轿

  车的安全行驶。

  六、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检查

  使用中应保持电解 。若电解液掖面过高,在大负荷工作时会

  引起电解液沸腾而外溢,电解液液面过低会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蓄电池的

  外壳上有液面位置标记,液面位置应保持在最大和最小刻度线之间或在蓄电池

  内隔板以上5MM处,当发现电解液不足时,只能用蒸馏水或专用电瓶补充液补

  充。

  七、怎样正确使用起动机。

  因蓄电池大电流放电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极板弯曲损坏,因此每次使用起动机

  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使用不得超过5秒钟。

  八、保持散热器和水套的清洁

  保持散热器外部和内部清洁,是提高散热效能的重要条件。散热器外部沾有泥

  土,油污时,均影响流过的风量,使冷却液温度过高,应及时清洗。

  冷却系内积有水垢,泥土或油污时,都会影响冷却液的传热。冷却系内容的矿

  物质越多,沉积的水垢也越多;而水垢的传热能力只能金属的几十分之一。因

  此,平时应加注干净的矿物质较少的软水。

  九、发动机无法启动

  如果发动机不能转动或转动的太慢。

  1. 检查蓄电池接线柱是否接线牢固,接线柱是否清洁。

  2. 检查蓄电池接线柱是否良好,打开室内灯或开双闪。

  3. 起动机工作时,如果电瓶灯渐暗或熄灭,表明蓄电池亏电。如果电瓶灯

  没有问题,而车还是不能起动,则需要对车进行调整或维修。

  如果发动机能够在正常转速起动,但无法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1. 检查所有插装件是否安固(例如:火花塞,点火线圈,分电器等插装件

  )

  2. 如果所有插装件正常,那么原因可能是由于反复起动造成的火花塞浸油

  过多。

  火花塞被浸发动机的起动。

  1. 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请车踏下加速踏板的同时,将车钥匙放在“起动

  ”位置,并保持这种状态5秒钟,后回原位,然后再尝试车不踏加速踏板的情

  况下起动发动机。

  2. 如果车5秒钟内无法起动发动机,请过几分钟后再起动发动机。反复几次

  后,还是不能起动,那么需找专业人员对发动机进行修理。

  十、发动机过热

  如果发动机泠却液温度表显示发动机过热,应对车进行如下程序的处置。

  1. 将车停车安全地方,打开危险警告灯。

  2. 如果有冷却液或其蒸汽从散热器或没有后再打开机器盖。如没有冷却液

  或蒸汽喷出,可在冷却风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保持发动机正常运转。

  3. 直接观察发动机的水泵皮带是否损坏或松动,看看有无冷却液从散热器

  ,冷却系统转管泄露出来。如果发现以上情况,则应请维修人员检修。

  十一、空调制冷不足或不制冷

  1. 检查冷凝器散热片是否堵塞,若散热片上有泥土或杂物将直接影响散热

  片的散热效果,应用水清洗或找修理人员。

  2. 打开空调以后,观察发动机前的散热片风扇是否转,若不转应检查插接

  器是否松动,保险片是否烧坏,发现后排除。

  如果以上情况都正常,则应到专修厂去修理。

  十二、怎样判断离合器打滑

  在您行驶当中,如果发现发动机无力,提速特慢等情况,便有可能是离合器打

  滑。

  发生上述情况后,驾驶员可以根据路况将油门猛踏到底,保持几秒钟,您会发

  现发动机转速迅速上升,而车速却没有什么变化,即证明离合器打滑,应去检

  修。

  电喷车的起动

  1. 打开电门开关,等2秒钟后再起动发动机,目的主要是为了喷油系统的油

  压达到规定油压。

  2. 因燃油系统是电子喷射,所以起动时没有必要加大油门。

  3. 起动后观察仪表,电瓶指示灯,油压指示灯,发动机故障灯应在几秒钟

  后熄灭。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灯长亮,便证明发动机有故障,应及时排除。

  汽车驾驶常识

  驾车节油秘诀

  1、熟知交通法规,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的行车路线。

  2、尽量避开上下班高峰期上路。

  3、装卸物品或停车等人时关闭发动机。

  4、适当选择行车档位,避免突然加速。

  5、急速起步伤车亦费燃料,应缓慢起步。

  6、避免空踩油门。

  7、时速80公里耗油量最小。

  8、行车前检查轮胎气压是否正常。

  9、排气量越大的车耗油越多。

  10、避免在车上放置无用物品。

  驾驶员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汽车驾驶员经常与汽油、燃烧蒸气、汽车排出的废气接触,其中就有一氧化碳。高浓度短期接触吸人即可致急性中毒;低浓度长期慢性蓄积可造成慢性中毒。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

  防止发动机废气逸出弥散到驾驶室或车厢内;经常检查排气管,防止废气倒流入车内;最好不在不通风或密闭的条件下加大油门、启动车辆;车库与修理车间门窗关闭时发动机要停止工作;在发动机密封不严或排气管废气倒流的情况下,一般停车5分钟以上都应关闭发动机,绝对不要在发动机工作的汽车里睡觉,尤其是冬季门窗紧闭或使用空调机的情况下睡觉;在气温高、湿度大及海拔高的情况下,更应注意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驾驶新车注意事项:

  1. 在最初行驶的500公里内切忌紧急刹车,紧急刹车将会使磨合中的系统受到冲击,大大降低汽车的使用寿命。如却有突发情况,紧急刹车时应尽力踏下离合器踏板,以减少对发动机的冲击。

  2.在2000公里内不要使发动机的连续工作时间超过2小时,新车连续工作时间过长会造成机件加速磨损,直接影响到汽车的使用寿命。

  3.新车不易高速行驶在最初1000公里内车速不宜超过最高时速的60%,2000公里内车速不宜超过最高时速的80%。

  4.新车在最初1000公里内不宜满载,一般不要超过额定负荷的80%。

  5.最好不要让新手驾驶,忌粗暴驾驶。

  驾驶员的视野与视觉距离:

  视野是指在视线不变的情况下,同一时间能看到的整个范围。视野又可分为动态和静态视野:动态视野是指头和眼球不动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静态视野是头部不动眼球可以自由转动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动态视野与车速成反比车速越快视野也越窄。

  从车辆前到前方观察中心的距离称为警觉距离。从观察交通环境、判断各种因素、采取反应措施、以及制动滞后和持续制动所需时间,约需12秒时间。也就是说如车速60公里/小时,观察距离要200米。

  合理使用汽车轮胎:

  使用轮胎时应选用同一厂牌、型号和花纹的轮胎。更换轮胎时最好全部更换或分前、后轮更换,将质量好的轮胎放在前轮上。严禁混用新旧程度不同或花纹不一样的轮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2025年小车科目一模拟试题

2025年小车科目四模拟试题

驾校相关信息:
  • 厦门驾校排行榜
  • 厦门驾车陪练
  • 厦门汽车违章查询
  • 北京驾校排行榜
  • 北京驾车陪练
  • 北京驾车违章查询
  • 无锡车辆违章查询
  • 无锡驾驶证扣分查询
  • 无锡新区驾校排行
  • 北京驾校优惠信息
  • 周边城市驾校:
    驾校-热门城市:

    考驾照网(www.kaojiazhao.com) 旗下平台: 驾校平台 教练平台 陪练平台 考试平台

    考驾照网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QQ: 邮箱:(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Powered by 考驾照网 © 2001-2013 KAOJIAZHAO    XX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