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油又叫做奶油,在我国的国家标准里,它就叫做奶油,黄油的生产制作还是比较麻烦的,那么,稀奶油和黄油是什么关系?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稀奶油和黄油是什么关系
牛奶是一种乳浊液,其中含有3.6%左右的脂肪。这些脂肪以小脂肪球的形式分散在牛奶中,它们的直径很小,通常在0.1-20微米之间。为什么这些小脂肪球不会聚集到一起从而让牛奶分层呢?这就得说一说乳脂的构成:乳脂中有98%以上的都是以甘油三酯为主的中性脂肪,剩下的不到2%的则是以磷脂为主的极性脂肪。这些小脂肪球最里面是疏水的甘油三酯,在甘油三酯外面则包裹了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膜。这层膜疏水的一侧靠着同样疏水的甘油三酯,而亲水的这一侧则露在外面,从而使得这些小脂肪球可以相对稳定地存在于牛奶中,而不会相互聚集起来。
然而,虽然脂肪球与脂肪球之间不会融合聚集,但是它们的密度毕竟还是更小一些。因而牛奶放置的时间长了,脂肪就会慢慢浮到上层。利用这个密度的差异,我们就可以通过离心的原理把牛奶分成稀奶油和脱脂奶。
稀奶油含有大约40%的脂肪和大约60%的水分,这些脂肪也是以脂肪球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脂肪球被外表面的膜分隔着,因而彼此不能聚合。而脂肪球周围则被连续的水包围。于是我们说这是水包油。
这时候,如果我们对稀奶油施加一个机械外力,破坏掉包围着脂肪球的膜,则可以让本来彼此孤立的脂肪球团结在一起。如果我们同时再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让脂肪凝固(牛乳脂的凝固点在30摄氏度左右),则多余的水分就会与脂肪分离。慢慢地,凝固的脂肪小颗粒则互相粘在一起,形成一大坨。这时候,剩下的少量的水分则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了脂肪中,水包油的局面逆转成了油包水,稀奶油就变成黄油了。
考驾照网【KaoJiaZhao.COM】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先对稀奶油进行巴氏消毒,一方面消灭其中的微生物,保证均一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其中的脂肪酶和氧化还原酶失活,从而限制它们对乳脂的分解和氧化作用。然后,还要在稀奶油中接种特定的乳酸菌,以发酵产生黄油特有的风味物质。之后再对稀奶油进行激烈的搅打,从而完成从水包油到油包水的反相过程。最后,则是通过缓慢柔和的搅拌,让不成型的黄油块变成均一的黄油。在最后这一步,还可以加入盐份来生产咸黄油或者半咸黄油。
黄油为什么又叫奶油
这是因为在我国的国家标准里,它就叫做奶油(请参考GB 5415-1999)。而黄油,我们可以理解为民间的叫法,并非为官方认可的。
然而,这就产生了问题。因为在我们大家通俗的说法里,“奶油”指的是裱花奶油,比如生日蛋糕上涂抹的那种,在我们的概念里,才叫做奶油。
但实际上,这种裱花用的“奶油”在国家标准里叫做“稀奶油”,英文名是Cream,商品名一般为“鲜奶油”。
所以,除非那种很不专业的网友配方,你见到的任何配方里,只要是“奶油”二字,不用怀疑,它指的都是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