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
为什么捂?
春捂是指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药王’孙思邈也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专家介绍,在春季,人体的毛孔会由相对闭锁的状态慢慢舒张,而春天里往往风较大,从中医角度讲,风为百病之长,侵入人体内部,常常有春寒冻人的感觉。此外,春天气温变化较大,过早地脱掉厚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肌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
“所以,春捂的意义更多是防止伤风感冒。”专家建议,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5天左右,否则过早脱掉厚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考驾照网【kaojiazhao.COM】
何时捂?
一般而言,15℃是一个临界温度——当气温低于15℃时,要继续捂;当气温高于15℃时,可以考虑减一点衣服。另外还有一个原则是:如果捂的时候不出现口干咽燥、冒汗等,即便气温达到或高于15℃,亦不必急于减衣物;如果感觉捂出了汗,即便气温未达到15℃,亦应考虑适当减衣物。
什么时候结束春捂合适呢?专家认为,如果气温15℃以上的天气持续7天以上,就可考虑结束春捂。
哪里捂?
春捂的重点在人体下半部。这是因为,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纵然气温升高,亦不可骤减下身衣物,以免关节炎、胃肠疾病的产生。
春捂不是让人穿更多的衣服,而是应以人体感受到温暖为主,不要觉得春捂非要捂出汗,捂出汗反而会损伤阳气。另外,秋裤、袜子不要减得过早,因为阳气是往上走的,身体下部受凉之后,阳气升不起来。
春捂建议:
一般来说,“春捂”要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头颈与双脚,可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由于寒气多自下而起,且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风寒侵袭,所以衣着宜“下厚上薄”。女性不宜过早换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
小儿“春捂”要把握时机,家长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也可多关注天气预报,若有冷空气到来,提前1到2天,就要给孩子增添衣物。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一捂;若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则可以不捂了。气温回升后不能立即减衣,最好再捂7天左右,免疫力弱的小宝宝,最好捂14天以上以便身体适应。一般来说,宝宝只用比大人多穿半件衣服,切不可差得很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