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优秀的继承了大部分的契丹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了曲棍球这项体育运动。那时候曲棍球还不叫这个名字,但是运动方法、规则上已经跟现代曲棍球运动大致相同。达斡尔族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延续这项运动的民族,是达斡尔族文化的宝贵遗产。
曲棍球是达斡尔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历史悠久,开展最广泛,独具特色的运动项目,相传是辽代契丹人“击鞠”运动的继承和延袭。
据史料记载,唐代盛行“步打球”运动,极类似当代曲棍球运动。辽代,契丹人中盛行这种球类运动,在《辽史》中称为“击鞠”,下端弯曲的击球棍称为“月仗”。随着时间流逝,此项运动后来在我国其他各民族中消失,唯有在达斡尔族中保留并发展了该项体育运动。
据介绍,达斡尔族传统的曲棍球球棍长约1.5米,它是选用根部弯曲、树干挺直坚韧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达斡尔族曲棍球有拳头大小,分为毛球、木球和火球三种。毛球是用牲畜的毛搓制成的,毛球轻软;有弹性,打出后滚动较慢,适于少年儿童击打。木球是用杏树根或柞树根削磨成的,质地坚硬,不易破损,供成年人击打。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运动,达语称做“贝阔”系指球棍,旧式球棍是选择根部弯曲。树干挺直坚韧粗细适手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球称为“朴列”,大小如棒球,分木球、毛球、火球3种,偶尔也使用骨球。木球用杏树根或柞树根削磨成圆形制成,毛球用畜、兽毛团制而成,火球用桦树上长的已硬化的白菌制成,球上穿通数孔,注入松明。点燃、任往飞弛、不熄灭。
在古代,每逢节庆,达斡尔人都要打“波依阔”。比赛场地大多选在平坦的草地。各个“莫昆”(氏族部落)的男性成员分作两队,进行曲棍球比赛。达斡尔语把曲棍球场地两端的球门称为“阿那格”(意为狩猎营地)和“耶热”(意为野兽洞穴),达斡尔人把曲棍球运动当成狩猎时在猎场安营扎寨,在野兽洞穴堵击野兽的生产活动。
达斡尔传统曲棍球多在重大节日、集会或空闲时,以氏族“莫昆”、村屯式街道为单位进行比赛,胜者倍享殊荣。为保证球员的安全,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赛规则,不得从左侧抢球和击球。不得用手接球和用脚踩踢球,不得用球棍打人和绊人等,火球是在夜间进行。
达斡尔人常在夜间举行曲棍球比赛。当夜幕降临时,劳作了一天的达斡尔人就用火把围出一块场地,开始他们最喜爱的曲棍球运动。夜间使用的曲棍球是用桦木根制成的,球身上有很多小孔,孔里塞着松明或油脂。球被点燃后,双方队员就以火球为目标,进行对抗比赛。小小的火球在夜幕中飞来舞去,划出一道道红色的弧线,成为达斡尔族村屯夜晚最美的风景。
曲棍球还与达斡尔族的生活密切相关。过去姑娘们出嫁时要带上一根精美的球杆,以示对心上人的赞美和期望。达斡尔族语言中的一些生动比喻也与曲棍球有关,如“帽子怎么能像曲棍球一样到处乱扔”。对于不成材的木料和不求上进的人,达斡尔人常比喻说:“真是块歪木,只配做曲棍球球棍”。
目前,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已经设立30多所曲棍球基点学校,将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纳入中小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如今在“曲棍球之乡”,有数以万计不同年龄的曲棍球爱好者,传承着这一古老传统体育文化。
考驾照网【kaojiaz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