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潭会作为民族文化,每年农历8月15至21日,在洱源县渔潭坡举行。是滇西仅次于三月街最大的物资交流会,以经营嫁妆为主。会期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因八月十五日始会,又称“八月十五会”。这里是苍山和洱海的最北端,滇藏公路紧挨渔潭坡西侧穿过。渔潭坡依山傍水,水陆交通皆较为方便,乘车可北上丽江,中甸,南下可达大理、下关。乘船可达双廊、挖色、海东、大理、下关。
渔潭会其性质同大理三月街一样,为农贸物资交流会,主要以农产品、畜牧、嫁妆和渔具为主。过去习俗是在卖各式各样竹编渔具和鱼网的摊点前面,还要摆一桶(盆)鱼,以尾为单位买卖,供们品尝。而且街市开始时,先卖渔具。渔具卖完后才开始其他的贸易。由于中秋以后收割季节已过,当地群众有的开始备办婚嫁的用具,嫁妆特别畅销,所以也有人把渔潭会称为“嫁妆会”。会上也还举行各种文体活动。
近年来因规模逐渐扩大,鱼塘坡也容纳不了,改在沙坝如期举行。渔潭会地点在洱源县沙坪渔潭坡,1980年,会址迁到北距沙坪3公里的沙坝。届时,各地商人结棚为市,交易物资以着名的邓川奶牛、剑川木雕家具、腾冲玉器、白族妇女金银首饰、民间剪纸、挑花刺绣品等为主。大理地区白族人民的婚礼多在每年秋收后举行,渔潭会刚好在秋收前举办,凡要嫁娶的人家都要到渔潭会备办结婚用品,故渔潭会又称“嫁妆会”。
会期成双结队的白族男女青年云集渔潭会,采购金银首饰、玉器用品、箱箱柜柜和桌椅等家具以及电视机、收录机、单车、手表等高档商品。外地商贾云集渔潭会,则购买邓川乳牛、骡马、耕牛和药材等地方土特名产,外商多来自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市和省内思茅、临沧、保山。丽江、中甸等专州。会期还有前来观光旅游的外国人和港澳同胞,他们在渔潭会选购各自喜爱的商品。会期,渔潭会组委会还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与会群众的生活
据考,渔潭会始于唐代。相传唐永徽年间,在渔潭坡油鱼洞中,有一条修炼成精的红鱼精,经常到洱海中兴风作浪,倾没渔船,伤害渔民,当地人民苦不堪言。一天,观音路过渔潭坡,红鱼精正在洱海中兴风作浪,只见洱海上空乌风暴雨,渔潭坡上飞沙走石,一艘艘渔船沉没海中,无数渔民葬身海底,于是观音抛出一张大网将红鱼精罩住,顿时风停浪止、晴空万里。观音制服了红鱼精,与红鱼精约法三章,准它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出洞活动一次,其余时间均在洞中,鱼精—一应允,于是又把它放回洞中。
考驾照网【KaoJiaZhao.COM】
为防止红鱼精出洞后再兴风作浪,观音让当地渔民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红鱼精出洞这天在渔潭坡上赶会,交易捕鱼网具和鱼叉,当红鱼精出洞时,看到熙熙攘攘的渔民们在交易捕鱼网具时,又退回洞中,不敢出洞祟。随后渔潭会由交易捕鱼网具发展为物资交流大会。至今在渔潭会开始的头天早上,即八月十五日清晨,渔民们仍在渔潭坡油鱼洞的青官庙前的两棵大青树下,交易渔具,当太阳出山后即散,转为交易其他物资。交易渔具这种习俗,相传就是唐代渔潭会习俗的遗留
洱源县位于云南大理全称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我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最早居住着白族。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元明时曾使用过“焚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善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传统饮茶方式。
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传文化、东南亚文化及当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悠久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中华文化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族人民从服饰、住居、婚嫁、信仰、习俗以及庆典节日,都充满着独特的民族情趣,这些浓郁的民族风情,增添了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氛,亦更加增添了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迷人色彩。